中國時報 /陳祐誠、黃琮淵
而受到關稅太高,進口商難以負荷,海運業者也擔心恐重現金融海嘯或疫情時「流浪貨櫃」景況!
川普對台部分商品課徵32%重稅,已傳出許多傳產公司減少生產、暫停出貨,也有商品直接變庫存,一時間衝擊不小,船公司也被客戶通知暫不將貨出到美國。
業界觀察,此波關稅政策預料將對中小型出口業者造成較大壓力,尤其以機械零件、五金工具及中間原料為主的出口商,已出現擔憂庫存積壓與現金流吃緊問題。
進口業者也坦言,「如果貨款才300萬,還要繳超過300萬的關稅,你要嗎?」川普對等關稅來得太急,根本不是進口商能負擔,如果與出貨廠商談好「一人一半」就算了,更多的是光關稅就吃掉利潤,等於做白工,這樣的話乾脆就不領貨,或等談好分擔後再領。
海運業者表示,金融海嘯、新冠疫情時或多或少都發生過「流浪貨櫃」,但這兩次都是市場需求緊縮,進口商怕貨賣不出去,進貨可能直接變庫存,現進現虧,乾脆不領。此次對等關稅對需求面衝擊還不知道,但進口商就先面臨入不敷出,確實在過去較少見。
對等關稅也讓航空貨運報價大亂,由於航空貨運相對海運更有時效,遠東往北美運價自清明連假過後,已喊到每公斤新台幣500元,上次有此「天價」是疫情期間搶口罩。但過了4月9日恐怕又是另一番光景,航空貨運業者用「不知明天在哪」形容將從天堂掉到地獄。
貨攬業者表示,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新制,清明連假前都在幫客戶把貨塞上飛機,因為飛機是絕對確保4月9日前能到的,而資通訊產品單價高、也有能力付高運價,能塞則塞,景況很像「末日前的狂歡潮」;但隨著4月9日對等關稅生效,「艙位就像中秋過後賣不掉的月餅」,面臨滯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