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廠自 2018 年川普發起的美中貿易戰,便已紛紛前往越南設廠轉移產能,如今川普 2.0 再預告將公布「骯髒 15 國」的對等關稅,甚至揚言要針對所有貿易夥伴,資誠東南亞及印度業務主管合夥人吳偉臺與資誠駐越南執業會計師陳以謙實際分享當地現況,直言台廠轉移都需要成本,並不會這樣一直轉來轉去,目前就是且戰且走、一動不如一靜,還要看清局勢,隨時做好供應鏈彈性調配。
越南為美國第四大貿易順差國
川普宣布為削減 2024 年美國高達 1 兆 2,029 億美元的貿易赤字,即將啟動「公平及互惠計畫」,預計 4 月 2 日推動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重點就是若外國商品關稅高於美國,美國即有權利要求對方調降關稅與美國同水準,以符合對等互惠的原則,否則就加諸制裁,預期未來美國將針對美國有巨額貿易赤字的國家或產品。
根據越南統計總局資料,越南 2024 年全年出口額為 4,055.3 億美元,進口額為 3,807.6 億美元,而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2024 年越南對美貿易順差達到 1,235 億美元,使得越南成為美國第三大貿易逆差來源,而越南加入全球科技創新趨勢,致力吸引美國高科技投資,又以晶片及半導體領域,越南已成為美國全球供應鏈重要一環。
越南 2024 年電子產品、電腦及零組件出口額逹 725 億美元居首,年增 26.6%;其餘手機及零組件 539 億美元,年增 2.9%;機械設備及零組件 522 億美元,年增 21%;紡織品、成衣 370 億美元,年增 11.2%;鞋類 228.7 億美元,年增 13%;木材及木材製品 162.8 億美元,年增 20.9%;運輸工具 150 億美元,年增 6.4%;水產品 100 億美元,年增 11.9%。
台灣科技大廠早早布局越南設廠
吳偉臺表示,台商前往越南分為兩波,第一波南向政策時,早期主要是以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為主,因此台商絕大多數傳統產業都聚集在南越,再來是新南向政策及美中貿易戰時期,促使許多台商前往越南建立第二生產基地,這時候就是聚焦在北越地區,以靠近中國方便運輸為主。
吳偉臺表示,從數據來看,越南目前是美國的第四大貿易順差國,美國市場占越南出口的近三分之一比例,為越南第一大出口市場,其中大部分正是各國前往越南投資設廠,所帶動的電子零組件出口貿易,以目前投資規模來看,前往越南設廠最多的是南韓,再來是新加坡、日本,而台灣則排在第四位。
陳以謙表示,以台商投資越南規模來看,最大的單一個體其實是台塑河靜鋼鐵廠,還有味丹、統一、儒鴻、寶成、正新,而電子零組件方面,包括鴻海在當地的布局一直都有擴大,還有仁寶、廣達、和碩、英業達、緯創,其中仁寶在當地投資已經超過 15 年,而廣達、英業達算是中後期開始進駐。
由於自己駐越南執業超過 10 年,陳以謙分享,前往越南布局的電子大廠主要以資通訊、筆電產品代工為主,還有像是光寶科、佳世達、友達,其中佳世達集團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隨著越南越來越蓬勃發展,其實土地、勞動力都很競爭,因此供應鏈開始有自動化設備廠進駐,部分零星的中型廠商,但仍具有相當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