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4/2宣布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台灣意外被課徵高關稅32%,沒想到台廠海外製造基地的東南亞各國被課徵更高關稅,例如柬埔寨49%、越南46%、緬甸44%、泰國36%、印尼也有32%。這讓台商不禁慨歎過去幾年加速分散生產基地的努力,形同白忙一場。
川普關稅重拳出擊,引發全球供應鏈震盪!川普宣布啟動「對等關稅」政策,美國將自4月9日起,對包括台灣、越南、印尼、泰國、柬埔寨等在內約60個國家開徵最高達49%的進口關稅。美股週四大逃殺,主要設廠越南與中國的NIKE,就大跌了14%;不少美股品牌、零售商股價雪球式崩跌。
一時之間,全球供應鏈大亂,實際詢問廠商,得到的回應多是:「目前還在釐清中,連美國客人都還不清楚狀況!」
稅率32~49%,東南亞各國成川普關稅重災區
台商堪稱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後,過去幾年紡織、成衣等傳產大廠,已加速將產能移往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地,以規避中美關稅衝擊,台灣廠商普遍在東南亞擁有第二、甚至第三產能基地。
過去幾年來,美國成衣、鞋類進口從中國大陸分散至越南、孟加拉、印度、印尼、柬埔寨等地,現在卻是對等關稅最高的區域,顯然這幾年來品牌與供應鏈為分散生產基地所做的努力,幾乎形同白費。
高關稅重創傳產供應鏈,紡織、製鞋首當其衝
多家法人報告指出,此番政策對「傳統產業供應鏈」如紡織、成衣、製鞋等影響尤為顯著,因這些產業產品利潤較薄、品牌議價能力有限,加上設廠集中於被課以高稅的國家,使得轉嫁關稅成本難度加劇,導致營運壓力顯著上升。
此次對等關稅對象幾乎涵蓋台商主要海外據點,等同於將過去十年打造的避稅型產線「一次打包課稅」。傳統產業利潤本已不寬裕,如今不僅要吸收關稅成本,還得面對品牌議價空間壓縮、美國消費需求走弱的衝擊。
台灣傳產過去透過「中國+1」或「台灣+東南亞」布局策略避險,如今在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下,東南亞再也不是免疫地帶,短期內的產能調度與出口市場重整將成為產業能否維穩的關鍵。
多家法人指出,若不及時調整市場與產線策略,台灣傳產恐將面臨出口競爭力流失、產能利用率下降、獲利持續下修的困境。
「沒想到關稅課得這麼猛!」品牌客戶只能漲價因應
在中國與越南皆有生產基地的製鞋廠中傑- KY主管指出,雖然原本已經預期關稅會有點高,沒想到這麼猛,客人也很有感覺。他也觀察,雖然數字很大,不過官員談話的內容沒有那麼強硬,有點像是「希望你來談」的味道。
關稅一打下去,幾乎每個落後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中槍,中國、印尼、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全都重創,沒有其它的選項可以去,也沒有方法可以因應。
品牌唯一能做的就是漲價,但會不會導致需求萎縮?「這是有可能的。重塑供應鏈是需要時間的,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倖免,對品牌而言也沒得選。」他也樂觀認為,以台商一向靈活與快速反應,有信心大家能度過這次關稅的衝擊。
法人也提供三招作為台商企業應對策略:
一、建議業者可考慮強化歐洲、日本、澳洲等市場比重,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
二、應避免競爭激烈的低單價產品,提升中高階產品比重;
三、評估新興生產基地,雖然短期內難以轉移生產重鎮,但中長期可評估轉往南亞(如印度、孟加拉)或非洲部分國家,作為替代生產基地。
而未來情勢仍高度不確定,不排除其他國家報復性加稅,美中關係走勢、WTO是否介入、川普與各國間的雙邊談判結果,皆可能成為影響後續情境發展的關鍵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