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加徵、貿易壁壘上升等不確定性,牛津經濟研究院29日指出,導致亞洲出口第一季明顯出現季增,中國大陸3月出口甚至大幅成長10.6%,但應該會是「強勁的句號」,因外部環境正因關稅加徵明顯惡化,對東協造成特別嚴重的打擊,台灣和日本也難以倖免。
牛津研究團隊分析,3月亞洲出口季增4.2%,是經季節調整、且以美元計算,主要驅動因素來自中國出口激增,原因之一除農曆新年假期後航運恢復正常,另一是廠商預期在川普關稅上調之前,提前下訂、拉貨所致。
該團隊強調,「第一季的強勁趨勢不太可能持續下去」,美國幾乎對所有主要貿易夥伴提高關稅、不確定性加劇,嚴重影響亞洲的出口前景,對東協尤其造成嚴重的打擊,台灣和日本也無法倖免。即使對等關稅不生效,目前10%的統一關稅,意味著出口成長不久後將大幅放緩。
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商業信心指數29日發布最新結果,同樣呈現明顯減弱,估測及至2025年底,全球GDP成長率將放緩至僅1.2%,僅為1月間企業預期擴張速度的一半;此外,企業對中期全球通膨的預期也上升至3.1%,較牛津的基準版本高出0.3個百分點。
面對川普關稅重大政策變動,企業該如何判斷自身的曝險程度、調整策略以維持營運韌性,成為當前核心議題。CRIF5月推出「美國關稅曝險等級」評估模型,納入CRIF商業資訊報告,適用於跨國企業、金融機構與出口導向型產業,在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升高的情勢下,供企業做為關鍵的信用管理與貿易風險判讀的參考工具。
CRIF亞洲商業服務部門主管Novi Rolastuti指出,「美國關稅曝險等級」是整合公開貿易統計資料、專業研究成果,融合CRIF獨有的風險評估方法,系統性識別對美出口比重高、長期貿易逆差明顯的產業或市場,協助企業提早預判潛在衝擊,靈活調整策略,強化風險韌性與國際競爭力。